金秋十月,北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——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,10月15日上午7时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沿着长安街一路向西,开启了42.195公里的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拉·托拉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获得,成绩为2小时18分22秒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保障措施全面升级
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赛事,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,组委会数据显示,今年共有超过10万名跑者报名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选手参赛,其中包括2000余名外籍选手,赛事分为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,吸引了不同水平的跑者参与。
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在赛道布置500彩票、医疗救助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了全面升级,赛道沿途设置了15个补给站,提供饮用水、功能饮料和能量胶等物资,组委会还配备了200名医疗志愿者和50台AED除颤器,确保选手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救治,北京市交通部门也对部分路段实施了临时交通管制,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。
非洲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稳步提升
在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拉·托拉从起跑阶段就展现出强大的实力,始终保持在第一集团,进入最后10公里时,他与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展开激烈争夺,最终以领先15秒的优势冲过终点,并将赛会纪录提高了近1分钟,托拉在赛后表示:“北京的赛道非常棒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很大动力,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创造新的纪录。”
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佩雷斯·杰普契奇尔以绝对优势夺冠,她的成绩比第二名快了近3分钟,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6分45秒的成绩获得第四名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,张新艳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“虽然没能站上领奖台,但今天的表现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,我会继续努力,争取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。”
业余跑者热情参与,全民健身氛围浓厚
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本届马拉松赛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参与,来自上海的跑者李伟今年58岁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京马拉松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和年轻的心态,只要还能跑,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。”
赛道两旁,数万名观众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许多市民自发组织啦啦队,举着横幅、挥舞国旗,为跑者送上鼓励,家住海淀区的王女士带着孩子早早来到赛道边,她说:“马拉松是北京的一张名片,我们每年都会来为选手加油,感受这种拼搏的精神。”
绿色办赛理念深入人心
本届赛事延续了“绿色马拉松”的理念,组委会在赛道沿线设置了分类垃圾桶,并鼓励选手和观众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,所有参赛服装和奖牌均采用环保材料制作,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办赛思路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我们希望将北京马拉松打造成一项绿色、健康、包容的赛事,为全球跑者提供最佳体验。”
未来展望:推动马拉松运动高质量发展
随着国内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,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举办类似赛事,中国田径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赛事规范化管理,提升服务水平,同时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长跑运动,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。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现了首都的活力与包容,也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,选手们的拼搏精神、观众的热情支持以及组委会的周密安排,共同铸就了这场体育盛宴。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